【#食安問政】重視健康風險評估,才能重建人民食安信心💪
      天下雜誌的最新調查顯示,民眾對食品安全最不信任。但食品安全到底是什麼?以「世紀之毒」戴奧辛為例,如果食物中含有這個致癌性比砷高出百萬倍的物質,你敢吃嗎?當科學發現,原來牛、雞、朱、牛奶、魚等食物,居然都含有「世紀之毒」,政府又要怎麼去管理才能確保安全呢?
      食品與環境當中,例如我們的空氣與飲水,多少一定含有有害物質,也就是環境背景值。而食安管理的概念,就是要透過健康風險評估,去訂定有害物質的「安全攝取量」,讓人們縱使真的每天吃、終身吃,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。
      健康風險評估該怎麼做呢?用當代最佳科學證據、國際上最新的評估方法、由獨立客觀的機構為之。且評估的資訊,要透明公開,讓民眾充分參與、溝通,讓評估結果能夠公正可信。並讓民眾有更科學的了解,去明白環境中其實免不了存在毒性化學物質,因此重點是在如何制定標準與管理。
      風險評估為什麼重要性?除了保障國人食安健康,風險評估也能讓國內管制標準在面臨國際貿易壓力時,具有正當性,成為WTO平等互惠下的例外。因此,縱使我們採取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的標準,但在WTO的「科學證據原則」之下,只要有健康風險評估報告,國外廠商就很難主張那個管制是不合法的貿易障礙。
      身為在國際風險分析研討會( 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 Annual Meeting ) 相當活躍,每年發表七八篇著作,且長期在台大教導健康風險評估、健康風險分析、健康風險管理及溝通等課程的學術專業立委。我期待,政府未來能夠成立獨立的風險評估中心,去執行獨立客觀的風險評估、進行有效的溝通、建立國家食品安全實驗室、照顧食品受害者,並做國際交流與教育訓練,逐步完整建構起台灣的食安體系。